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细支气管炎诊治指南

发布日期:
2006-12-14
作者:

北大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马艳明

出处: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 年12 月14 日 第025版
摘要:

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美国儿科学会(AAP)日前联合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美国胸科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欧洲呼吸病学会等共同制定了《细支气管炎诊治指南》[点击下载],旨在对1 个月~2 岁婴幼儿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各项措施进行了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分级评价和推荐(见表)。指南发表于2006 年10 月的Pediatrics [2006, 118(4): 1774]。

细支气管炎多由病毒引起,以小气道上皮的急性炎症、水肿及坏死,黏液分泌增加以及支气管痉挛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典型鼻炎、呼吸急促、喘息、咳嗽、肺部湿啰音、三凹征和(或)鼻翼扇动。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发病季节以每年的12 月至次年的3 月为主。90%的婴幼儿在2 岁以内感染过RSV,其中约40%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由于RSV 感染后机体不会出现长期或永久的免疫力,因此常常出现重复感染。其他病毒如人类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也可导致细支气管炎。

该指南可供儿科医师、家庭医师、急诊医师、护师以及参与儿童保健工作的医疗助理人员参考。该指南不适用于HIV 患儿、器官或骨髓移植术后患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等免疫抑制患儿。除预防部分外,该指南的其他部分也不适应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新生儿肺病(CLD,又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置顶